經營管理
2024年,孟村礦堅持信心不減、干勁不松、目標不變的工作思路,以降本、增效、提質為導向,強化物資管理、加大回收復用、加強運行過程管理,做活降本增效、管理提效、全員創效的“實”文章,持續提升礦井的經營業績、盈利能力、發展質量。
研讀政策,降低項目成本。該礦堅持做好研發費用歸集和加計扣除,按項目進度對材料費和人工費進行歸集,持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并對出臺的各項新政策認真研讀,合法合規減稅。同時,進一步壓降外部貸款規模,持續執行緊縮政策控制資金支出,在保證日常生產經營資金的基礎上,歸還全部外部長期貸款減少利息支出,并從年度成本指標測算著手,確定礦井、部門、區隊成本指標,上下銜接,層層相扣,分級管控,嚴格考核,確保偏離度可控。此外,該礦積極申報國家、省市重點研發計劃,努力爭取中央預算資金支持,合理使用專項資金,充分享受政策紅利,達到降本增效目的,切實把政策利好轉化為推動礦井發展的實際成效,助力礦井高質量發展。

材料集中,降低生產成本。該礦建成了15個地面標準化庫房,對材料場地分區分類集約化管理,通過預算管理精細化、市場管理規范化、成本費用預控化、資源配置科學化,推進礦井內部資源共享,實現“穩產增收、降本提效”目標。原各區隊庫房材料、配件全部交由材料組集中管理、統一儲備,借鑒超市模式,材料分類存放,逐一編碼,同時充分利用物資管理系統,將礦井、部門、區隊全部庫存數據共享,采購計劃報送前進行篩選審批,有庫存不采購、有舊不發新,充分實現資源共享,降低庫存,避免物資積壓,區隊若需領用材料,可方便、快捷取到所需物資,極大提高物資周轉使用率,確保材料消耗控制在預算指標內,有效提升了材料的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程序化、規范化管理。

回收復用,降低材料成本。該礦堅持將“修舊利廢、節支降耗”工作日常化,不斷在盤活閑置設備和廢舊物資再利用上“做文章”,積極尋求“可變點”,爭取利潤“增長點”,從材料節約入手,從物資管控抓起,制定了《特定材料管理規定》,積極引導全體干部職工“人人都算賬、人人都當經營者”,讓已“下崗”的廢舊物資、邊角余料獲得“重新上崗”資格,“化零為整”全面歸集井上下廢舊物資,材料組聯合相關業務部門統籌管理,堅持“先復用后領新”,最大化消化廢舊物資降低成本。同時以內部市場化、精細化管理為主線,嚴格對礦井各項生產材料消耗實行計劃管理,把材料控制指標詳細分解到班組、個人身上,并將材料管理納入優秀班組、班組長考核范疇,讓“降本增效”思想在職工心中根深蒂固,“修舊利廢”行為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態。

嚴抓培訓,降低管理成本。該礦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原則,開展內部區隊輔助作業及零星工程競拍制,優化自有隊伍生產組織,提高工作效率。井下地坪、巷道噴漿、補強支護等基礎作業全部由內部區隊承擔,做到“能自干不外包、能自修不外委”,實現成本管控。充分發揮培訓中心在環保培訓中的組織作用,不斷提升環保人員業務素質,超前做好內部區隊接手礦井水處理系統的風險預控,進一步規范環保設施運行,提高環保管理水平。此外,該礦通過“素質提升”抖音公眾號、專業技術小課堂等培訓新載體,積極探索“互聯網+”培訓新模式,同時打破工種界限,將各工種技術大拿組成“培訓導師團隊”,把培訓從課堂延伸到生產現場,推行“跨專業旁聽生”“一師多徒”等培訓模式,找出職工素質提升新路徑,大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進一步承攬礦井外委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孟村礦干部職工將緊盯經營管控,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全力提升礦井經營質效,精打細算降成本、開源節流增效益,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不斷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