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為切實提高綜放工作面產量回收計算的精準度和統計效率,近日,孟村礦自主研發了綜放工作面產量回收計算統計系統,并圓滿完成公網測試,正式投入使用。
據了解,該礦401103綜放工作面每隔五天進行一次頂煤探測,根據探測結果核算頂煤賦存情況,指導生產班組規范放煤工藝,進而提升頂煤回收率。此前,探頂煤后的產量數據需要人工進行計算,流程繁瑣且效率低下,針對這一問題,該礦綜采隊技術員邢丁凡依托自身專業技能,利用VUE無代碼開發平臺,創新研發了綜放工作面產量回收計算統計系統。

該系統基于SpringBoot和Vue框架進行開發,前端部分充分利用了Vant庫、E-chart以及Element-UI組件庫,后端則采用MyBatis、SpringBoot、MyBatisPlus和Hutool工具進行構建,將產量計算、數據統計及趨勢分析等功能集于一體,工作人員僅需輸入工作面頂煤厚度、長度、容重、進刀及支架采高等相關參數,系統即可自動完成產量計算。為確保數據的高效處理與存儲,系統選用了輕量級的H2數據庫,有效提高了系統的穩定運行和高效性能。同時,該系統還預設了常用參數設置,如工作面長度、容重、進刀和采高等,并且可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靈活調整,用于滿足井下不同作業現場下的使用需求。此外,該系統還具有快速檢索和查看歷史數據功能,通過折線圖和柱狀圖直觀展示產量變化趨勢,并進行數據分析和科學決策,有效減少了計算誤差。
“該系統的研發,使我們的工作效率、頂煤回收管理有了顯著提高,同時讓我們對生產組織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采取措施。此外,該系統還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查看數據,非常方便實用。”該礦綜采隊黨支部書記劉文濤說道。
近年來,該礦一線職工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建設“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開展的創新項目從合理化建議到核心領域、解決關鍵技術的卡脖子難題上多點開花、亮點紛呈,已經成為礦井智能化建設的重要支撐。下一步,該礦將持續做好一線干部職工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大家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掌握新本領,培養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一線隊伍,為打造復雜地質條件下多元災害協同治理智慧礦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邢丁凡 池西強)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