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百日安全行動主題征文專欄
今年以來,文家坡礦錨定“強安全、精治災、優接續、提質量、增效能、促發展”主線路,探索多元耦合精準治災新思路,著力創建本質安全環境。
以安為基
文家坡礦地質條件復雜,災害類型多元耦合,針對水、火、沖擊地壓等災害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實際情況,該礦明確“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工作思路,化整為零,逐一破解。

深耕“12356”防治沖擊地壓管理體系,超前實施地質精準探查、調整面間煤柱尺寸、地面水平井分段水力壓裂、井上下長鉆孔定向水力壓裂、頂板爆破預裂、大直徑卸壓鉆孔等防治措施,通過理論研究、數值模擬、微震監測,揭示地面水平井分段水力壓裂“卸壓-降載-減沖”機理,對回采工作面高低位堅硬頂板巖層進行后退式分段壓裂,制造“人造解放層”,避免了堅硬頂板大面積懸頂,顯著降低了工作面周期來壓強度和沖擊地壓危險性。
構建“13456”自然發火綜合防治體系,建立自然發火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實施“兩條線+網格化”防滅火巡查和“排查-治理-驗收-復查”防滅火管理機制,綜合應用“監測預警、降溫控熱、惰化降氧、封堵控氧、動態推進”5項關鍵技術,落實注氮、黃泥灌漿、噴漿、預防性灌注液態二氧化碳等措施,實現有災無害目標。建成投用智能防塵系統,應用云霧抑塵、捕塵網、自動轉載點噴霧等綜合防塵手段,形成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綜合防塵系統,實現粉塵防治從局部治理到全面達標。
推行“11235”立體水害防治體系,落實“預測先行、措施跟進”理念,實施“清污分離和大孔徑滯后泄水+底泄式集中泄水”措施,建成了42盤區、4107綜放工作面排水系統,強化透明地質、排水系統和技術管理三項基礎保障,推進水害防治從過程治理向源頭預防、局部治理向區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結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轉變,礦井抗災能力持續提高。
以全致遠
該礦牢固樹立系統思維,在逐一精準破解難題的基礎上,落實“四個超前”,實現災害防治由“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立體治理、局部治理向區域治理”轉變,做到全面綜合治災。

堅持區域“立體化”、局部“精準化”沖擊地壓防治模式,做到“一面一策、一段一策”,建成地面ARP微震監測系統,與井下ARAMIS M/E微震監測系統構成立體式微震臺網,形成井上下聯合監測監控體系,顯著提高了微震事件的垂向定位精度。搭建沖擊地壓分源權重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形成了綜合評判、量化管理、多維預警、分類防控、綜合治理的多參量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在采取地面水平井分段水力壓裂的基礎上,優化采掘工作面卸壓措施,有效降低巷道動靜載荷水平。研究分析巷道圍巖變形機理,嚴格執行掘進回采“十六字”方針,形成“三位一體”防沖支護新體系,避免巷道圍巖應力集中,提高安全生產系數。
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該礦深入研究含水層分布規律,建成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水害防控與智能應急管理平臺,建立健全井上下水文監測系統,持續開展地表沉降、地表裂縫調查和紅巖河水庫水位監測,實時掌握水情水害信息,確保4107綜放工作面安全回采。堅持因勢利導,化“堵”為疏,創新性采用直通式泄水孔疏降井筒涌水量,提出“疏供結合”的治理方式,實現井筒洛河組水害防治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
該礦堅持探索災害防治機理,深入開展《4107工作面礦震活動時空規律分析研究》《復雜地質條件下巷道圍巖主動控制綜合技術研究》,構建“學研用一體化”機制,為災害防治提供技術保障。
接下來,文家坡礦將繼續深耕管理體系、防治機制、源頭治理、監測預警、超前治理、安全防護、機理研究七個方面,著力打造災害多元治理新模式,為礦井安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李昱慷)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