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降本增效沒有旁觀者,每一分成本節約都是效益。今年以來,面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彬長礦業孟村礦堅持對內抓成本、對外強煤質的工作思路,以主動求變的姿態和精準務實的舉措,深挖全員創效潛力、嚴控材料支出,把經營的內涵發展作為應對危機的“關鍵一招”。
“每一顆螺絲釘,只要還能用,就堅決要讓它再次煥發生命力。”該礦機修車間里焊花飛濺,職工們用靈巧的雙手,讓各種廢舊物資重新發揮效能。1-3月該礦共完成回收復用402.8萬元,修舊利廢126.73萬元。
該礦持續完善材料管理考核機制,從材料計劃、審批領用、現場使用管理等各環節進行全流程動態監管,讓“材料浪費”等同于“嚴重三違”的理念在職工中成為新的“風向標”,有效避免材料超支、浪費等現象。同時,該礦對廢舊幫錨索、小鋼帶等材料進行回收復用,按照每月96m推采速度進行預計,每月可回收錨索托盤600塊,錨桿托盤200塊,廢鐵6噸,預計全年可節約費用69.28萬元。
井下作業現場,職工隨手拾起廢舊材料,大改小、長改短,經過修復使其重新“上崗”,變廢為寶。這種節約意識的培養,使回收邊角料、修復舊配件成為生產現場的新常態,打響了一場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攻堅戰。
改變內因,謀求創新,方能撬動創效杠桿。該礦深入推進修舊利廢與職工創新深度融合,廣大干部職工聚焦技術降本、管理降本、創新創效等領域,積極探索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新形式。通風隊自制氣水分離裝置,節約維護成本20余萬元;精細化辦公室回收井下各類牌板并重新覆膜投用,減少牌板制作費用15萬余元;綜掘三隊自主創新懸掛滑輪式電纜拖拽裝置,節約成本20余萬元。這些源于生產實踐的“五小”創新,既解決了現場難題,又培育了全員創新文化,讓創新“小點子”成為降本增效的“金點子”。
在此基礎上,該礦圍繞盤活閑置資源、激活“沉睡”資產目標,大力開展以調劑使用、維修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閑置設備物資“瘦身”行動,成立專項小組走進地面材料庫房進行全面摸查,逐項清點物資數量、規格、狀態,并將排查出的物資按照可用物資、閑置物資、廢舊物資分類。一季度,該礦共查出報廢盤活資產239項,凈值1957.13萬元;內部可盤活資產共計2項,凈值174.16萬元,進一步推動了閑置、廢舊物資轉化為效益增長點,激活源頭“再生力”。
從“大鍋飯”到“賽馬場”。該礦綜采隊用內部市場化管理的“金鑰匙”,打開了效率與效益的“雙贏之門”。該隊將回采任務量與職工增收創效直接掛鉤,按照內部市場化結算辦法、價格體系和職工實際工作量確定當班收入,充分釋放生產力,調動起了全隊干部職工的干事創業熱情,形成作業計劃有依據、消耗材料有定額、考核激勵有指標的創效氛圍。
“現在大家都搶著干活、比著干活,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較以前大幅增加。”綜采隊生產二班3月份超額完成月度生產任務,工資總額較其他班組提升8.2%,成為綜采隊的“明星班組”。這種激勵機制,讓職工從“被動執行”轉變為“主動創效”,在單班作業時間不變的情況下,綜采隊單月原煤產量同比提升12.2%,單班作業效率提高3.6%。
把控煤質全流程,“質”造效益新高峰。該礦圍繞“減矸、控水、除雜”煤質管理要求,嚴抓采、掘、運、篩全過程管理,壓實各環節煤質管理責任。同時,持續對割放煤工藝、破碎、轉運等關鍵生產環節進行改造優化,促進塊煤產出率,并建立“日統計、周通報、月分析”工作機制,將煤質指標與部門、區隊工資掛鉤考核,倒逼各級人員嚴抓煤質管理。
通過一系列舉措,該礦實現了煤質的穩固提升與銷售量的飛躍增長。一季度,銷售量達到129.83萬噸,完成了全年目標的27.05%;其中塊煤銷售量達到了11.4萬噸,較上一季度增長了2.3萬噸,營業額增加295.18萬元。
此外,該礦即將投入使用的礦井水提標車間煤泥運輸系統,本年可正常運行時間245天,減去建設成本,預計增加效益106萬元,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郝杰)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