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截至今年4月份,胡家河礦井下長距離定向鉆孔自主施工及壓裂累計完成進尺7500米、壓裂385段,節約費用750余萬元……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這場“向技術要安全、向創新要效益”的攻堅戰,成功實現安全、經濟效益的雙贏。
百米井下的“技術突圍戰”
胡家河礦屬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型礦井,瓦斯、煤塵、水害等多種災害耦合交織,在沖擊地壓方面尤為嚴重,安全管理難度大、災害治理成本高……
“之前,長距離定向鉆孔壓裂主要靠外包,鉆孔延米進尺費用大于2000元。另外,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終無法從源頭解決問題……”該礦防沖部負責人談到。

面對技術人才短缺、設備運維成本高的困境,該礦決定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并于2024年1月正式啟動“引育結合”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引進一批人才、培養一支隊伍”來破解治災困局。該礦招聘了3名具有豐富定向鉆孔操作技能的人才,同時在防沖隊內部選拔2名技術骨干負責“師帶徒”培訓,額外培養了9名定向鉆施工或壓裂的技能人才,分配至各生產班組。此外,每月組織一次定向鉆孔操作技能專項培訓,通過“以點帶面、以優培差”的教育模式提升全員技術操作水平。目前,該礦已組建專業定向鉆施工及壓裂班組,成功實現長距離定向鉆孔100%自主施工。
該礦長期與中國礦業大學、中煤研究院等科研院校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并在其指導下相繼攻克鉆孔軌跡精準控制、高壓水射流參數優化等核心技術,取得定向鉆孔層位選取、軌跡設計、壓裂參數設置關鍵性突破。現在,定向鉆機單班進尺從40米提升至70米,單孔成本直降50%以上。
安全與效益的“共生方程式”
自主施工每米成本900元,較工程外包每延米可節約成本1000元。7500米就是750萬差價,再加上設備折舊和人工費節省,總效益可能突破800萬……402104工作面施工現場,防沖辦工程技術人員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段壓裂的經濟賬。
但這筆賬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方面。在“深部開采—掘采巷道水力壓裂‘一孔多用’沖擊地壓與瓦斯協同治理技術”實踐方面,該礦在401106、401110兩個工作面創新應用“壓裂后抽采”技術,實測數據顯示壓裂后瓦斯抽采濃度達到29.5%,較傳統方法提升4.1倍。這一創新不僅實現了沖擊地壓的有效防治,更顯著提升了瓦斯抽采效率,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雙重保障。

此外,該礦通過持續優化工藝參數,現在可將壓裂段位長度從30米優化至15米,壓裂時長從30分鐘延長至1小時,使壓裂作用效果提升4倍。2024年10月,引進的高強度壓裂工具串可實現連續24段壓裂不更換,工具損耗降低67%,同時通過對作業流程的優化,創下單班壓裂6段的歷史紀錄,整體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
“技術自主化讓礦井掌握了治災主動權,如今隨時可啟動壓裂治災方案?!痹摰V在井下長距離定向鉆孔壓裂工程中取得的突破,不僅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更探索出一條“安全高效、經濟可行”的災害治理新路徑。
當7500米鉆孔在地層深處編織成安全防護網,胡家河礦用實踐證明,安全投入不是成本負擔,而是價值創造的支點。下一步,該礦將持續探索技術創新融入安全生產、災害防治、經營效益的新路徑,力爭推動“安全—效益”協同發展提檔升級,不斷增強礦井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潘森 董哲 高富鵬)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