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今年以來,文家坡礦深耕“四種經營理念”,將降本增效融入安全生產全過程,引導全員樹立人人“當家”、事事“算賬”的思想意識,時時處處落實降本增效舉措,從回收復用、修舊利廢、閑置資產盤活等方面發力,不斷強化成本管控,做到用“緊日子”過“好日子”。
人人“降本”
該礦從思想入手,利用安全辦公會、調度會、班前會、周三學習等時間,反復給職工宣講當前發展形勢,引導職工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
以閑置資產盤活為切入點,加強同兄弟單位的溝通協商,調劑原值400萬元的煤水分離設備1套,將資產包袱轉化為資源財富。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實踐內部協同聯動共促發展的有效路徑,堅持每周召開掘進專題會,每日召開生產協調會,聚焦問題,找準不足,在補短板、強弱項中持續優化生產組織和資源配置,提高整體工作效率。打破“采掘機運通”等專業壁壘,抽調精干力量建立基本建設、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九大專班”,強化統籌調度、綜合協調和督促指導,推進142項具體工作取得成效。

緊扣經營目標任務,在完成各項生產指標的基礎上,將降本增效作為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舉措,明確12個方面38項降本增效措施,累計創效2000余萬元。堅持“能復用不領新”原則,深入推進修舊利廢、回收復用工作,截至目前累計修復管路、支護材料、開關等設備1000件,節約成本150余萬元。深化閑置物資盤活,重點對輸送帶、管材、電纜、通信線等進行盤點,累計盤活可復用物資68項,節約價值1100余萬元。
“咱們去年發明的管路‘呼吸閥’,能夠有效減少管路高差產生的‘虹吸效應’,延長管路使用壽命,經過時間檢驗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過去一年,光減少管路更換維修費用就達90余萬元,可以預見,在即將投運的4207工作面,它必將創造更大的節約價值。”該礦探放水隊隊長說道。
事事“算賬”
該礦堅持“向舊料要效益、向技術要突破、向管理要潛力”,深入開展“三小一練”“五小”創新征集活動,以文化“軟實力”激發降本新成效,“鉆孔充填裝置”等30余項創新建議轉化為實際效益,累計創效20余萬元。

用制度之儉守護效益之源,在工作上做“儉”法,通過“日清日結”管理模式,每日動態統計材料使用情況,實時公示并納入績效考核,引導職工自覺開展“材料回收行動”,仔細收集現場剩余螺絲、閥門、接頭等材料,推動日常材料消耗同比降低3%。在設備檢修維護中,動員技術骨干建立生命周期設備管理體系,根據設備工況制定差異化保養方案,避免“一刀切”造成的資源浪費,實現膠輪車故障頻次降低30%,每月減少更換液壓支架、立柱配件20%,推動成本管控由“被動作為”向“主動創效”轉變,讓庫房成為“價值工坊”,學習室變身創新工作室,推動精益管理成為職工的行動自覺。構建修舊利廢積分激勵機制,在“獎勵落實到個人”的正向激勵下,充分釋放職工技術優勢,實現廢舊物資“應修盡修、能用盡用”。堅持“抓大不放小”,將職工作為挖掘閑置資產潛力的主力軍,深入井上下各個角落,實現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個零部件的全方位利用。
修復后的舊皮帶架重新支撐起千米巷道,用回收鋼材自制的行人過橋……現如今,“工具不落地、舊料不丟棄、創意不停歇”已成為文礦人的共識。(韓炳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