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近年來,胡家河礦圍繞“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發展目標,強力推進“四化”建設,聚焦數字能源轉型升級,使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和生產、管理深度融合,全面加快礦井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步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
“數智”賦能安全生產更高效
該礦從自身實際出發,全面推進智能化綜放綜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及安全管控智能化建設,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推動生產模式“智能化、實時化、少人化、無人化”,并通過信息技術及數據融合分析,實現子系統間的融合聯動,構建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動態預測、科學決策、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使礦井逐漸從單一智能走向集成智慧。

此外,針對工作面外圍系統建設,該礦從設計優化、源頭治災、科學組織等方面精準研判,實現掘進無縫銜接,減少“搬家倒面”影響時長,提升礦井綜合單進水平;引進掘進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一鍵啟停、遠程遙控、自動截割等功能,提高掘進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推進智能化系統優化提升,優化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地質保障系統、掘進系統、采煤系統、主煤流運輸系統、輔助運輸系統、通風與壓風系統、供電與供排水系統、安全監控系統與經營管理系統常態化運行管理工作,促使智能化系統常態化應用率提升至94%。
“數智”賦能災害治理更透明
面對地質災害復雜、自然災害耦合疊加等雙重因素,該礦以智能化提升災害治理效能,全力破除影響和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

該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超前防災、科學治災”的災害治理思路,牢固樹立“一切災害都可防、一切風險都可控、一切違章可杜絕”的觀念,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賦能,構建了“134556”沖擊地壓防治、“12235”瓦斯防治、“1234”水害防治、“1236”自然發火防治及“321”頂板管理“五大災害防治體系”,不斷豐富多元災害同防同治技術路徑,逐步探索形成了“科技攻關為引領、井上下立體治理”精準高效治災模式;建成了高溫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壓裂降載、中位井下長距離定向裸眼壓裂降壓、低位高強高密度深孔爆破斷頂、煤層全方位鉆爆一體減壓和煤層深孔注水弱化改性的立體式治理技術體系,有效降低煤體彈性能存儲水平、頂板堅硬巖層造成的威脅;截至2023年底,完成研發投入歸集7980萬元,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3項,收集發表學術論文43篇,其中核心論文4篇,SCI2篇。
“數智”賦能經營管理更科學
該礦遵循“適用、實用、應用”原則,通過大數據應用、云計算服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決策指導和智慧化管理,形成了集智能裝備、智慧礦區、智能互聯于一體的運營決策體系。

在智慧礦區建設過程中,該礦持續推進數字化場景應用,利用AI、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融合集成產、供、銷、人、財、物等礦井全價值鏈信息數據,促使分布調度、區域協同,達到各項業務單元系統智能、云端集成,做到智慧決策與智慧管理,實現“礦井生產智能化、運營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決策科學化”;優化完善智能“千眼”視頻監控系統,推行“可視化+安全”管控模式,結合執法記錄儀,構建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督格局;建成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實現設備全過程透明管理、設備綜合效率有效提升。
“智”潮奔涌,“新”風蔚然,該礦將以“爭先進位、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氣魄,在“數智化”建設的道路上奮力奔跑,走出一條“用人最少、用時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質量最佳”的新路徑,向著“建設復雜條件下世界一流煤炭企業”大步前進。(田磊)
編輯:達文娟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