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開年以來,胡家河礦堅持“抓大系統、治大隱患、防大事故”,以科技創新為導向,構建災害防范綜合治理體系,推進新技術裝備迭代升級,嚴格落實災害防治“一礦一策、一面一策”管理舉措,全力保障礦井安全高效生產。

“治”“智”結合,降服瓦斯“攔路虎”
瓦斯猶如一只桀驁不馴的攔路“猛虎”,伺機給安全生產“添亂”,時刻威脅著職工的安全。為此,該礦積極構建“12235”復雜條件下瓦斯防治技術體系,采用“高位巖石+長距離煤層”定向組合、“卸-壓-抽”一體化鉆孔施工工藝、“定向+采前”液態二氧化碳驅替工藝等手段,全力降伏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瓦斯猛虎”,實現瓦斯“零”發火、“零”超限目標。
為了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該礦注重技術創新,引進智能打鉆系統,配齊軌跡測定儀、開孔定向儀、多功能參數測定儀等設備,應用智能瓦斯抽采系統,實現瓦斯治理全過程智能化、可視化、精準化;建成401110工作面智慧化分元評價系統,實現對工作面各評價單元抽采效果動態評價。

“治”“智”融合,平息水患“心頭憂”
作為水害類型多樣,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水害防治一直是困擾礦井的“心頭大患”。該礦堅持水害防治“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則,嚴格落實“探、防、堵、疏、排、截、監”七項綜合防治措施,形成“超前探查+疏排結合+注漿封堵”的水害治理模式,真正把“水老虎”關進“鐵籠子”。升級改造水文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層水位、礦井中央水倉、盤區水倉排水量。建設事故應急水池、V型濾池投入使用,完成礦井水處理站調節預沉池及生活污水提標改造,升級礦井水處理系統,讓原本污濁有害的井下廢水變身為井下消防、灑水降塵、洗煤廠等生產用水,為廢水復用開辟新途徑,助力綠色發展。

“智”“質”聯合,守牢頭頂“一片天”
走進綜采隊值班室,在礦壓監測預警平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401110綜放智能工作面實時更新的礦壓數據,能夠準確掌握工作面支架支撐、頂板及巷道壓力情況,進而對可能出現頂板冒落段進行重點盯防,有效預防頂板災害。
為了牢牢牽住頂板災害的“牛鼻子”,該礦形成“321”頂板管理理念,采煤工作面嚴格落實“雙重維護、避峰讓壓、限高開采、均衡生產”工作原則,超前采用墩式支架、橫向自移單元架及防沖支架組織液壓支護方式;掘進工作面按照“三定支護、強頂固幫,控水防鼓、一次到位”的工作原則,推廣使用全錨索支護,頂板破碎區引進液壓單元柱,巷道交叉點引用錨索梁強化支護;全面開展系統巷道巡查維護管理,實現頂板管理的“超前預控、精準管控、全面可控”,確保了系統巷道頂板安全。

“治”“智”聚合,打造防沖“新高地”
該礦深入踐行“134556”沖擊地壓防治理念,堅持沖擊地壓“源頭、超前、立體、協同”治理原則,堅持“可預、可防、可控”理念,在理念創新、技術迭代、裝備升級、工藝優化、勞動組織上求變求新,以井上下立體聯合監測為基礎,綜合利用地面ARP微震監測系統、三分量傳感器及井下ARAMIS微震監測系統,建立了立體式、多維度的包圍式監測架構,形成了以全天時、全覆蓋、全頻段、全要素為特點的沖擊地壓立體監測網絡,實現了由點、局部、單參量監測至區域多場多參量綜合預警轉變,在沖擊地壓防治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該礦將持續貫徹“科技治災、智領發展”的理念,按照“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工作要求,積極引進先進裝備,提升災害治理能力,減少固定崗位工作人員,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助推礦井超前防災、治災、減災。(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