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截至三季度末,共征集‘三小一練’成果380余項,評選優秀成果54項,發放獎勵2.2萬元……”今年以來,文家坡礦深耕“三小一練”職工素質提升行動,鼓勵職工扎根崗位勤學不輟,精益求精磨煉技能,為高質量發展夯實“穩”的基礎、激發“進”的動能。

接地氣、凝人心,讓安全文化浸潤于心。該礦堅持工作開展到哪里,安全文化就扎根在哪里,以基層工會為基本單位,《“三小一練”職工素質提升行動管理辦法》為制度支撐,安全理念小故事申報評選為基本形式,營造人人講安全、事事重安全的濃厚氛圍。
“就這樣,小翟得了個‘一根筋’的綽號,但他并不氣餒。他認為,反‘三違’要敢當‘紅臉漢’,在安全面前,群安員就是要‘一根筋’,堅持原則不變通,嚴肅認真不通融,所以這個綽號好,很貼切……”該礦充分利用班前會、周三學習等時間,組織基層工會負責人走進班組、走上講臺,分享“我身邊的安全小故事”,以生動的語言觸動人心、激發共鳴,促進全員安全意識再提升,安全行為再規范,筑牢安全思想防線。
四季度以來,該礦圍繞百日安全行動工作主線,認真貫徹落實“2283”系列安全政策,大力開展安全警示教育,組織全體干部職工結合近期工作實際撰寫心得體會,以黨政工團紀齊抓共管、齊頭并進的態勢,持之以恒推動安全生產重點工作向縱深發展。

降冗余、增效能,讓技術創新成為常態。該礦融合推進“小成果”與“五小”創新征集工作,綜合運用監督考核、績效激勵、先進選樹、宣傳報道、成功案例推廣等方式,構建人人參與創新的協同生態,全面激發職工創新活力。
廢舊的鋼管、釬桿和塑鋼網,在經過簡單加工后,搖身“變”成了頂板樹脂快速裝填裝置,在提升支護效率的同時,對登高注錨環節進行優化調整,從技術層面規避安全風險;排水管路上加裝短節和閘閥,減少水錘效應的沖擊影響,大幅延長管路的使用壽命,顯著提升排水系統的整體穩定性,預計節約管路更換維修成本13萬元;經鍍鋅鋼管與扁鐵焊接而成、形似防暴叉的電纜撐桿,成為電纜敷設工作的最佳輔助工具,整體工作效率提高一倍有余……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今年以來,該礦持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推進科研項目5項,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表彰獎勵“鉆孔孔口防返噴裝置”“氣水分離器”“釬桿存放架”等優秀“小成果”15項,實現創新成果處處“開花”。

練技能、強本領,讓絕技絕活亮點頻現。該礦持續優化人才激勵機制,拓寬人才培養路徑,積極推廣絕技絕活修煉活動。燈泡上切鋼絲、鋼板上電焊刻字、角磨機剝雞蛋殼等令人驚嘆的絕技絕活,是該礦職工勤耕不輟、精業篤行的最佳證明。
來自該礦綜掘四隊的楊偉峰,在機電設備檢修工作的長期實踐中,練就了名為“蒙眼裝風鉆”的絕活技藝,即在視野被遮蔽的狀態下,3分鐘內完成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168個部件由零件到整機的組裝流程。
錐處囊中,其末必見。憑借著這門“傍身絕技”,楊偉峰受邀在第七屆陜西省國有企業職工技能大賽決賽活動現場進行展演,平日里看似默默無聞的“老楊”一下子變成了礦區“明星”。
“同設備打交道,關鍵在于摸透它們的“脾氣”,唯有對設備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檢修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我在一次次地消化圖紙,一遍遍地上手實操中不斷成長,隨之掌握了這門技藝。”談到練習絕技絕活的心得體會,楊偉峰這樣說道。
此外,還有榮獲“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稱號的王少強,獲得第十六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礦山測量工三等獎的路旭劍,掌握“膠輪車‘穿針引線’”絕活技藝的李金鵬……縱使金風瑟瑟,秋色將盡,文家坡礦總是呈現出百卉含英、群芳競艷的生機。(韓炳萱)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