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胡家河礦將創新作為破解礦井發展困境的有力抓手,緊盯制約安全生產的“疑難雜癥”問題,以創新賦能礦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全面開啟全員創新創效“新賽道”,吸塵引流器、低壓藥洗裝置、移動式粉塵傳感器支架……一個個創新成果從“紙上”落實到現場,讓安全生產“如虎添翼”。
防塵革新 守護職工健康增效率
“自從在皮帶機尾處安裝了‘吸塵引流器’后,現場粉塵明顯減少,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談起北西五部皮帶機尾處發生的變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職工因井下環境改善而洋溢著的喜悅。

據了解,在礦井生產期間,北西五部皮帶機尾處易產生大量粉塵,影響范圍可達20米,其中溜煤斗下方較為嚴重,能見度僅為2米,在這種環境下作業,不僅存在安全隱患,更會對職工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3月初,該礦皮帶隊從內部選拔10多名技術能手組建攻關小組,多次前往現場考察、調研實際情況,并召開專題會探討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于3月中旬在皮帶機尾處安裝一套“吸塵引流器”裝置。該裝置通過風動引流器在管路內部形成負壓,在內外壓差下可自動吸入溜煤斗產生的粉塵,隨后通過管路將粉塵排放至回風大巷,可有效捕捉和減少運煤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從而達到改善現場作業環境的成效。
“目前來看,‘吸塵引流器’裝置除塵效果良好,現場較之前粉塵減少了90%以上,職工作業時也不再受視野限制,工作效率、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該礦皮帶隊負責人劉非介紹。
精準“施藥” 巧妙破解水處理困局
濾芯更換頻次降低30%,過濾效率提升30%,每年節省濾芯采購費約16萬元,固體廢舊物污染大幅降低……日前,該礦水處理運營中心自主設計、制作的低壓藥洗裝置,成功實現降本、增效、環保共贏。

受井下水質影響,井下水處理站反滲透系統保安過濾器因前后壓差迅速增大,在缺少專用清洗裝置的情況下,易造成過濾器內大量雜質堆積,長時間不清理會導致過濾阻力增加、面積變小,影響過濾效率。但如果頻繁更換濾芯,又會增加成本支出,同時多次停機也會影響正常生產組織。為此,該礦水處理運營中心對現有反滲透藥洗加藥裝置和保安過濾器效能作了全面評估,自行設計、制作出低壓藥洗裝置,該裝置借助現有的加藥桶和管路資源,巧妙地增設小壓力藥劑循環泵,搭建起正向低壓藥洗循環系統裝置。
此外,在藥劑配方上,該礦積極創新、嘗試,通過分析保安過濾器沉積雜質成分,結合藥劑特性經過反復試驗確定最佳配比,調配出現用的復合清洗藥劑,雜質去除效率較之前提升42%,清洗流程和壓力調控也得到了優化。
移動支架 傳感器吊掛不再犯難
在該礦通風隊技術攻關小組研討會上,如何吊掛粉塵傳感器,隊干組織班組長以上人員展開研究討論。
“以前,在移動超前架前,我們首先需要拆除粉塵傳感器,等架子移動到位后再重新吊掛,整個過程既耗時又費力,安全風險也比較高……”根據《綜采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規范》規定,采煤工作面回風巷距離回采面10米至15米范圍內須設置粉塵傳感器,如若將傳感器固定在超前架立柱處,在移架過程中便會造成擠壓,導致傳感器出現故障或損壞。

經過充分探討,集思廣益,該隊自主設計出一款可移動的粉塵支架,即在超前架立柱上固定卡箍并連接伸縮裝置,將傳感器安裝至保護框架內,便可實現傳感器跟隨超前架的推移而移動,從而有效避免傳感器因積壓而出現故障或損壞。
“現在,只需調整卡箍位置和伸縮桿長度,就能實現傳感器的快速、安全吊掛,既省心、又省力,工效還快。”該隊監測監控班班長魏春芽說。
該礦這些技術創新成果的成功應用,不僅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更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潘森)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