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加強物資采購計劃管理,保證合理可行性;修舊利廢,自主維修設備設施;加強庫存精細化管理;實行成本管理,讓人人都能算賬、會算賬、算好賬……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深挖內部潛能,廣大干部職工凝聚思想共識,攜手并肩,將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平作為推動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精準施策定目標,建章立制明方向。“成本管控是所有干部職工的共同使命,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至關重要,每位干部職工都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每項降本增效措施落實到位。”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洲多次在調度會上強調。中心持續深化“四種經營理念”,修訂完善《2025生產成本管控方案》《降本增效實施方案》等多項制度,從“成本費用管控、生產過程管控、日常費用消耗、全面預算管理”四個維度出發,全方位、深層次梳理工作流程,明確了以預算管理、“兩金”占用、盤活存量、非生產費用開支、專項資金支出等為重點的降本增效措施,明確目標,將成本管控責任落實到人,從嚴從細考核獎懲,從源頭上掐住降本增效工作的“命脈”。

精細管理控庫存,成本壓力巧化解。中心強化庫存精細化管理,通過嚴控采購數量、優化庫存結構、加速庫存周轉等,促進成本管控見實見效。從物資計劃提報和采購環節入手,建立動態需求模型,研判常用支護類鋼材價格周期,通過集中采購、比價招標壓降采購單價等手段,進一步減少材料成本。同時,聚焦物料保管與發放環節,實施全流程精益管理,按物料價值和使用頻率進行分級管控,加強重點物資每日盤點,推行通用件“零庫存”模式,庫存周轉率提升15%。
精心維護保運行,設備管理挖潛能。中心千方百計深挖設備潛能,保障設備最大限度處于長周期、低能耗、強性能的運行狀態,讓設備管理在助力降本增效工作中大有可為。積極推動設備維護模式的轉型升級,實現從傳統的故障維修模式向預防性維護模式轉變,嚴格落實機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采用“視、聽、觸、嗅+儀器儀表”巡檢法,執行“定人、定機、定時”專業化保養制度,按照難易程度劃分為崗位日常保養和維修重點保養,要求崗位職工對所轄區域設備的運行狀況做到了如指掌,及時發現設備潛在隱患,開展預防性維修,保障設備時刻處于優良狀態,設備故障率較去年降低40%。

廢舊物資再利用,變廢為寶創效益。修訂下發《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廢舊物資回收復用全流程管控,最大限度激發職工潛能,充分發揮廢舊物資使用功能,著力提高復用率,進一步促進降本增效工作。礦用支護產品加工車間利用回收的鋼絞線包裝物進行錨桿、錨索等成品打包,利用閑置的儲存罐及隔膜泵,對智能樹脂攪拌供應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不停機連續作業,提升生產效率,增加利潤收入172萬元。金屬結構車間利用回收的鋼板邊角料、螺紋鋼邊角料等可以制作工裝及U型棚拉桿,預計全年可節約開支30余萬元。同時針對報廢減速機,通過軸補焊再加工、箱體補焊等工藝,使得“退役”設備煥發新生。

創新改造提能力,全員聚力增動能。大力推動全員創新創效工作,以“五小創新”“三小一練”等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為載體,通過科技創新獎勵等激勵機制,有效激發職工技術創新積極性和創造力。金屬結構車間聚智發力解決多管徑噴涂設備調節難題,進一步優化管路防腐噴涂生產線,使不同規格涂層復合鋼管轉換調節從原來單根8小時縮短至0.25小時,單根管路噴涂加工效率提升30%;皮帶機組件加工車間完成了自動焊接機器人焊接工裝的優化改進,提高了部件定位準確性和工裝柔性,H架焊接合格率達到98%以上;縱梁自動鉆孔機自動碼垛裝置改造后,進一步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鉆頭使用壽命,降低了易損件成本;支護產品加工車間對錨固劑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并進一步優化生產配方,錨固劑產能提高20%以上。(王瑞)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