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今年以來,大佛寺礦堅持在加強資產盤活、提升物資利用效率上下功夫,深入開展材料整治專項行動,通過精準梳理庫存、盤活閑置資源、修復廢舊物資等舉措,推動物資管理效能與成本控制雙提升,一季度累計節支236.34萬元,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閑置物資盤活,喚醒“沉睡資產”。該礦以“清庫存、挖潛力、降成本”為目標,對各區域物資庫房及物資存放點進行全面清查,重點梳理長期閑置設備及部件,通過技術評估與維修調試,成功復用閑置變速箱1臺、電動機5臺,節約資金5.54萬元;針對3#立風井物資庫房及東廣場存放區的水泵、通風機、電動機等設備,組織專業團隊開展檢測與維修,累計修復、復用各類水泵72臺、刮板1473個、齒軌1161根、鏈條143噸,預計節支160萬元。此舉不僅盤活了低效運轉的存量資產,更減少了新設備采購需求,為生產一線提供了及時的物資保障。

廢舊物資再生,釋放循環價值。該礦堅持“應修盡修、能用盡用”原則,對廢舊鋼材、溜煤斗、皮帶機大幫、擋煤板等開展針對性修復與拆解再利用。通過切割改造、焊接加固等工藝,將廢舊鋼材轉化為可復用的結構件,累計節支29.68萬元;同時,對拆除的開關喇叭嘴、保護器等小型部件進行分類清洗與功能測試,累計回收復用80余件,節約采購成本3萬元,切實使廢舊物資“變廢為寶”,有效減少了倉儲壓力。

管路資源復用,構建高效循環鏈。針對礦區管路系統老化與庫存積壓問題,該礦積極組織人員對可復用管路進行集中分揀、清洗與檢測,累計修復利用各類管路480余根,折合資金58.12萬元。同時,深化長效機制建設,建立管路全生命周期管理臺賬,做到管路從拆除、修復到二次安裝的全流程管控,避免了“一拆了之”的資源浪費,為井下巷道延伸、設備改造等工程提供優質低價的材料支撐。
長效機制優化,推動精細化管理。該礦不僅聚焦物資物理層面的“修舊利廢”,更注重管理體系的完善,及時修訂了《物資倉儲管理辦法》,明確了閑置物資定期盤點、廢舊物資分類處置、修復成果考核等辦法及要求,并建立“節支增效”專項臺賬,對各環節數據進行精細化統計,確保每一筆資源復用可追溯、可量化。同時,持續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加大“四種經營理念”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全員降本增效意識,營造“人人參與降本、處處踐行增效”的良好氛圍。
物盡其用,開源節流。一個個有效舉措漸次落地,一項項閑置資產重獲生機。該礦將持續深耕“四種經營理念”,堅持盤活存量、挖掘增量、控制成本,加快推進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助力礦井高質量發展。(李博)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