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今年以來,孟村礦堅持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為導向,持續優化完善“545+N”安全業務素質提升培訓體系,分層分類掌握職工培訓需求,杜絕“大而全”,追求“小而精”,通過師帶徒、專項培訓、技能競賽等方式,積極探索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有效路徑,持續提升全員綜合素質,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雙向奔赴實現1+1>2
該礦綜掘一隊職工郭磊,別看工作時間不長,但談起業務技能時已然頭頭是道、十分專業。9月8日,綜掘一隊組織開展“技能大提升、職工上臺講”活動,郭磊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了此次活動的講師之一,為大家講解錨桿臺車支護作業流程。

在講課中,郭磊分享了在支護作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與實用技巧,特別是如何依據地質條件變化靈活調整支護方法,保障施工安全高效,讓大家深受啟發。同時,現場職工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向他請教,他也是耐心細致地逐一解答,不僅消除了大家的疑惑,更點燃了大家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熱情。
談起從煤礦“小白”到技術“大拿”的進階之路,郭磊把一切的功勞都給了自己的師傅潘威龍。“剛到礦上的時候啥都不懂,也不懂各種設備的操作,多虧了我師傅,從熟悉工作面、施工環境檢查,再到各類機器操作及安全確認,一直悉心、仔細地教導我。”
“他聰明得很,悟性非常高,而且不怕苦、不怕累,這才多長時間,他都當上副班長了。”說起這個徒弟時,潘威龍神情中滿滿的都是自豪感。
該礦在新入職員工入井前,要求各單位挑選優秀職工并與其簽訂為期4個月的“師徒協議”,同時將師傅和徒弟安排在同一班組,讓老員工負責指導新員工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和崗位作業技能。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傳承效果,該礦在新職工實習期滿后,不僅會對新職工進行全方位考核評估,同時也會收集新職工對師傅教學質量的反饋意見,對于達不到要求的,師徒協議期限按原時限延長一半,真正實現了“雙向互評、青藍互映”。
專項培訓助職工深造精研
鑒于職工技能水平不一、整體素質有待提升的實際情況,該礦將員工素質提升工程放在與礦井安全生產同等關鍵的地位,通過精心策劃與實施全方位的員工素質提升培訓項目,為礦井的高質量發展構建堅實的人才支撐。

9月10日,該礦電工崗位人員技能提升培訓正式開班,來自各區隊的25名電工參加培訓。此次培訓創新性地融合了“集中教學+知識分享+自主學習”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培訓內容既覆蓋了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也深入探討了安全操作規范與應急處理能力,并定期安排職工參與地面與井下的實地操作演練,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深度融合,使職工在干中學、學中干。
“感謝礦業公司為我提供了機會,讓我能夠在培訓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將以此為起點,更加明確自己的成長方向,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動力,督促自己不斷成長。”參加培訓的綜采隊職工張文剛說道。
截至目前,該礦通過內聘外引的形式,舉辦各類技術講座57期、技能崗位師帶徒103組、班組長素質提升6期、應急處置專項強化5期、技術比武5場;深化實施“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提升學歷76人,目前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868人,占總人數的51.4%,具備技能等級員工1144人,占總人數的67.7%,同比漲幅超10%,進一步彌補了技能人才短板,優化了職工隊伍配置。
下一步,該礦將動態進行人力資源優化,政策向礦井急需的、優秀的關鍵崗位傾斜,充分挖掘關鍵人才的潛力和優勢,持續激勵職工進行學歷技能雙提升,提升職工的綜合能力,同時用好勞模、技能大師等優秀職工,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職工提升技能水平,推動企業整體素質的提升。(曹姣龍 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