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人才強企戰略舉措,堅持“人人皆為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建立健全技能人才“選育用”全鏈條機制,扎實推進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素質能力,為中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在“選”上下實功,挑出“好苗子”。中心將勞模培養計劃、工匠培育計劃和技能骨干培育計劃緊密結合,建立部門協同培養機制,精準定位發展方向,針對鉗工、電焊工、電工、儀表工等工種以及關鍵操作崗位,在有潛力、肯學習的青年操作職工中開展技能晉級培養和高技能人才選拔。按照“選拔一批、管理一批、培養一批”總體思路,做好頂層設計,定期摸排、推薦有潛力的“好苗子”,納入后備班組長人才庫,結合崗位實際和個人特點開展針對性考察和培養,探索優秀青年職工到班組長崗位歷練途徑,把班組長崗位作為基層管理干部培養選拔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在選才育才上的獨特作用,積極摸排“種子”選手,組織參加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等比賽,為其提供展現實力的“舞臺”,先后涌現出彌宏剛、楊森、趙東東等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在“育”上出實招,練就“真本領”。中心認真分析目前人才結構特點,運用多層次、多渠道的形式,創新培訓載體,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現場+集中”“學習+鑒定”的實操培訓模式,組建由技能專家、高級技師、優秀班組長組成的內訓師隊伍,開展送教到一線、送學到崗位,采取實操訓練、應急演練、崗位練兵等方式,大力開展操作工基本功培訓,常態化開展職工技能等級鑒定,全面檢驗職工專業技能水平,全面激發職工“自主學習”“自主提升”“自主創新”的熱情。立足崗位需求,聚力打造“一專多能復合型”的技能人才隊伍,依托“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技能人才培養,以生產中“出題”、工作室“破題”、說明書“解題”的方式,先后組織智能化采煤機、智能化液壓支架維修等技能培訓20余次,技能人才數字化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在“用”上重實績,展現“硬實力”。中心積極搭建難題攻關平臺,以創新創效工作室為依托,聚力解決生產現場“疑難雜癥”,建立問題清單,鼓勵技能人才“揭榜掛帥”,根據項目完成效果給予獎勵,有效激發技能人才疑難攻關的積極性,解決了鏈輪體自主維修等“老大難”問題。開展實例實訓交流、研究攻關等,累計獲專利、成果150余項,推廣應用32項。搭建創新創效平臺,落實提質增效專項行動要求,踐行“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先后開展鏜床刀柄改造、鎢鋼鍵槽銑刀刃磨修復等修舊利廢60余項,征集“五小”創新和“三小一練”成果40余項,節省成本300余萬元。搭建成果轉化平臺,突出“產、學、研、用”一體,先后安排10余名技能骨干參與科研項目和技術推廣,使技術難題從現場走向研究所、科研成果從研究所走向現場,協同完成液壓支架缸筒/千斤熔覆再制造、刮板機及轉載機中部槽再制造工藝提升等項目,形成了成套技術工藝及應用體系,裝備復用率顯著提高,高技能人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鄧芳)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