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獲評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一級達標煤礦命名,榮獲陜西省特級煤炭安全高效礦井榮譽稱號,成功取得NOSA安健環體系三星鉑金認證……透過成績不難發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頻熱詞——新質生產力,已然在孟村礦安全生產工作中大顯威力。
今年以來,孟村礦緊緊圍繞“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創建目標,堅持以“創新之變”應對“發展之變”,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全力打造智能化與災害治理深度融合礦井新樣板。

向“新”而行,新質生產力撬動新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實支撐。”在年初職工代表大會上,該礦圍繞礦井高質量發展目標,強調要在創新破題上持續加力,做好智能化迭代升級,向更高一級智能化礦井不斷挺進。
403盤區變電所投用“可視化”供電系統,可實時掌握開關動態并遠程視頻操作設備開關;完成主立井提升機遠程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主立井提升系統無人化、智能化運行;引進國內單臺最大排量高壓泵,有效提升了煤層上覆堅硬厚層頂板壓裂卸壓弱化效果;投用礦井火災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煤自燃危險區域全天候動態監測和隱患識別;首套帶式輸送機轉彎裝置在403110回風巷順利投運,實現了運輸效率大幅度提升……上半年以來,隨著新質生產力的頻頻“上新”,不斷革新著傳統井下作業模式,以“含新量”持續賦能礦井高質量發展。
推動智能化發展的同時,該礦著力構建“無監控不作業”動態安全監管模式,引進AI視頻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對重點場所、關鍵崗位操作行為可視化。如今,走進孟村礦調度指揮中心,270多個井下監控視頻實時更新著現場畫面及各項數據,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生動呈現。

眾“創”致遠,小創新巧解難題顯成效。
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自娛自樂,而是要聚焦實際問題,開門集智。結合礦井安全生產中的“卡脖子”問題和技術難題,該礦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深挖全員創新潛能,不斷激發全員創新熱情。
針對工作面煤層厚,采前預抽鉆孔不能有效覆蓋垂直方向所有煤層,造成回采過程中工作面瓦斯異常增大這一難題,該礦通風部創新使用頂煤定向長鉆孔水力壓裂技術,使鉆孔瓦斯抽采濃度同比提升3.39—5.56倍,有效化解了特厚煤層瓦斯抽采不均勻難題。
在嘗到創新帶來的甜頭后,各單位迅速興起創新熱,開展了各種小改小革、技術創新。綜采隊利用VUE無代碼開發平臺,創新研發綜放工作面產量回收計算統計系統,有效提高了綜放工作面產量回收計算的精準度和統計效率;抽采隊升級改造復合式鉆頭,有效解決了應力區卡鉆、夾鉆、鉆頭堵塞等難題;巷道維修隊自主改造挖掘式裝載機,實現了作業人員在安全區域內操作設備進行作業,進一步降低了操作人員作業風險……一個個技術創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來,讓礦井科技“含金量”成色愈來愈足。
上半年,該礦累計完成科研項目4項,職工創新成果95項。其中,《一種煤礦斷層構造預測預報方法》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成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真正把“金點子”變成了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的“金果子”。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久久為功的長期任務。未來,孟村礦將緊緊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全力塑造礦井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鏗鏘步伐向“新”而行。(孫超)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
陜公網安備 61040202000465號